
校長寄語
Message from the headmaster
親愛的智匯學校學員:
我國工程機械建筑行業技術發屬超越了絕大多數傳統行業,混凝土機械、起重機械、挖掘機械等主要產品均達到或超過世界領先水平。我國現在的鋼材、水泥等主要建材產量占全球5成以上,基建能力第為全球公認,力量的來源就是強大的工程械生產力。
國家政策的支持及內生需求拉動國內各類基礎設施的建設,城建、房地產、公路、橋梁、水利等工程如火如荼,工程機械主機廠家如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徐工等在全國各地及海外施工旺季時期市場需求供不應求。更緊缺的是職業化、專業化的施工操作運營人員,行業內九成以上機械操作員都是師徒培養模式,周期長達數年、個體差異大,能力不全面。這已成為施工租賃企業主極為困難的難題之一,優秀操作員萬元月薪難求。國內市場存量挖機300萬臺、吊車50萬臺塔吊100萬臺、泵車10萬臺還有叉車等其他工程機械。每臺均需配備2-3人,工程建設機械操作員上千萬人,每年需新入行操作員上百萬,形成了巨大的人才缺口,操作員成為了市場的緊俏品。
目前工程機械行業缺乏專業的操作技師培訓機構,行業習慣是同學同鄉、親戚朋友相互介紹入行,技術以師徒方式培養,這種模式急需改變,原因有多項:
1、師傅帶徒弟,是隨機性非常大的非專業培訓方式,受限于其師技能水平、素質;往往造成學徒水平參差不齊,技能不系統全面;特別是近年來工程機械行業技術進步非???,師徒授受方式有些存在較高系統培訓缺陷。
2、熟人介紹當學徒勢必造成行業壁壘,也加劇了行業人才困境,很多非行業內人員,即使自身已經具備入行潛質,也找不到進入行業就業渠道。
鑒于以上情況,專業系統培訓方式為主、師徒授受為輔,將成為行業技術傳承的主要模式,智匯職校以團隊二十年代理頂級工程機械省級區域經驗能力深刻理解行業用人單位、操作員需求,讓初入行業者全面掌握安全生產、常見故障應急處理、保養維護、施工技術,成就具有學習能力的工程機械操作員新業態。以專業集中培訓的優勢,讓新員工通過集中有效的強化培訓,迅速成為具備職業化基礎的本行業合格員工;各種機械1到2個月培訓周期,實訓時長達70%,結業后可執證上崗,對于個人初高中學歷水平,零基礎亦可入行。工程機械操作員不需要高學歷和異常優秀的稟賦,只需要勤勞善學,腳踏實地愿意接受較高壓力、高待遇的工作模式;在考核合格畢業后,我校將參考學員期望,對接滿足全國各大中城市工程機械用戶用人需要(大型建設機械用戶也是為大中城市建設服務,施工地點相對固定)入職兩三個月內,學員即可獨立上崗達到8000-10000元月收入。
日新月異的工程技術需要高素質的運營者,我國工程建設規模,在可預見的一二十年內,仍是經濟建設的龍頭行業和定海神針,與世界上任何先進國家都不一樣,我們的交通、居住、社區等環境仍有巨大改善空間;雖然工作環境相比室內辦公較遜,但工程技術的進步,讓操作員運營設備不再是笨重體力活,先導控制、屏幕遙控以及全套室外作業防護讓勞動條件逐漸與國際接軌。對于上百萬乃至好幾百萬的工程設備,迫切需要的是高素質的操作運營人才,也孕育著操作員成為企業高管、設備承包商、工程承包商等創業發展的巨大機遇,對于用人單位,專業批量培養的操作員的技能水平規范的操作,應急方案的處理是傳統培養方式短期無法做到的我們的學員必將給他們帶來運營質量的極大提升。
工程建設機械終端客戶以民營及個體租賃業主為主體,除塔吊、高空作業車等已資本化的市場外,用人需求零散,勞務的市場是碎片化市場,碎片化的市場就意味著不大可能釆取席卷式或者是集中客戶銷售的模式來進行,形成有組織的需求困難較大,這也是本行業長期以來缺乏相應職校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工程機械行業技術進步導致現有職業院校培訓總是不能及時跟上,國內專業工程機械職校除了挖機學校以外為數極少,由于投入大,收益不確定,愿意進軍該行業的培訓機構極少,解決方案必須立足于此,這也是我們智匯職校的辦學緣起。